睡眠是人的基本生理要求,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在睡眠中度过。在紧张的劳作之后,人们通过睡眠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焕发生机。睡眠是人体自我修复的必要过程,良好的睡眠可以使人头脑清醒、反应敏捷、精力充沛、减少失误、提高效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交通出行工具日趋现代化,机动车驾驶人员逐年增加。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超过3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超过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已超过3.64亿人。虽然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降幅明显,但依然高发。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仍高居世界第二位,遏制道路交通事故高发、降低交通事故伤害仍然任重道远。安全出行已成为每个人、每个家庭高度关切的问题。
研究显示,疲劳驾驶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而造成驾驶人员疲劳的重要原因首先是睡眠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在世界范围内约1/3的人有睡眠障碍,我国有各类睡眠障碍的人更是高达38.2%,高于世界27%的比例。目前已明确属于与睡眠障碍相关的疾病多达80余种。睡眠障碍属于慢性病的范围,可导致血氧含量下降,内分泌紊乱,并可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肾损伤等多种疾病,是人类健康的潜伏杀手。在睡眠障碍中,以失眠和睡眠呼吸障碍类最为普遍,这两种疾病均影响人们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可导致人们在觉醒状态下,感觉和控制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工作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国外专家研究了一系列车祸后发现,由驾驶人本身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57%~65%,与驾驶人相关因素造成的事故占总数的95%左右,83%的死亡事故都是发生在驾驶员睡着时。
导致驾驶员疲劳的因素有多种,但主要原因依次是睡眠缺乏,睡眠质量差,长时间驾车不按时休息等。要保证行车安全,驾驶人员必须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对患有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驾驶人员,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在已知的80多种睡眠疾患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约占60—70%,我国人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率为3%左右。专家研究认为,此类病人入睡时气道反复塌陷引起呼吸暂停反复发作,致使夜间睡眠处于低氧、觉醒以及睡眠结构紊乱状态,从而引起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认知能力下降等,因此可能造成司机交通事故的发生。为了保证交通、生产安全,西方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国规定,对于严重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在未经有效治疗时被禁止开车出行。
驾驶员开车时打瞌睡可能只是短短的2—3秒钟,但按每小时行车80公里的速度计算,每秒钟汽车要冲出22.22米,三秒钟就要冲出约67米。在司机打瞌睡的2—3秒钟,驾驶员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操作能力降低或丧失,很可能造成重大伤亡事故,造成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给多少家庭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伤痛。
睡眠呼吸监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平安与幸福,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有助于从源头预防疲劳驾驶,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让出行更安全,更安心。